为全面检验“青蓝工程”师徒结对培养实效,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,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,同时搭建互学共进的教研平台,我校于5月20日至23日举行了第七届“青蓝工程”第二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。
杏坛新秀绽风采,匠心育人启新程
本次赛课活动的参赛对象为2024-2025学年第七届“青蓝工程”培养的69位青年教师,涵盖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音乐、美术、体育及各专业课等十余个学科,分三大组进行同台竞技。
作为“青蓝工程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参赛青年教师在赛课过程中得到了各自导师的悉心指导。从教案设计到课堂环节打磨,从教学语言到板书设计,导师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,帮助青年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。
课堂上,青年教师们聚焦核心素养,践行新课标理念,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,通过小组讨论、情境模拟、问题探究等形式,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合作学习的热情,师生互动频繁,课堂氛围热烈,呈现出了69堂融学科特色、育人智慧、创新思维于一体的优质课例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与创新活力。
总结提升明方向,问诊课堂促成长
5月26日晚,学校在综合楼六楼会议室召开赛课反馈暨表扬会。学校领导、基础年级管委会成员,参与本次赛课活动的评委、全体青年教师及指导教师共同参会,会议由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康凤丽主持。
会上,青年教师代表凡迎春分享了参赛心路历程与收获感悟,她表示赛课是每个新教师的“必修课”,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展示,更在于逼迫自己跳出舒适区,快速吸收养分。指导教师代表杨艳萍则从培养青年教师的角度出发,分享了指导经验,肯定了青年教师的努力与成长,并期待今后能在这样的互动中,让老经验碰撞新理念,激发出更灿烂的火花。
教科研中心主任周鹏宣读本次赛课活动结果并组织颁奖。与会领导为在赛课中表现优异的青年教师颁发了获奖证书。庄重的仪式中,青年教师手捧证书,既是对过往磨课心血的肯定,更是对未来教育征程的承诺——以“青蓝相济”之姿,担“立德树人”之责,在课堂上深耕不辍。
副校长许长岭以“精准把脉”式反馈为赛事画上深度注脚。他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在问题情景设计、人工智能运用等方面的突出优点,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学环节衔接、课堂节奏把控等存在的不足,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,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指明路径。
党委书记、校长苗玉法在总结讲话中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“青蓝工程”的阶段成效表示了肯定,分别对青年教师、指导教师、年级和教学部门提出要求。他鼓励青年教师要以此次赛课为起点,继续保持学习热情,练就过硬本领,涵养仁爱之心,主动投身改革创新浪潮;希望指导教师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精准指导,严格要求,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;要求年级和教科研中心相互配合,进一步完善“青蓝工程”培养机制,搭建更多优质平台,健全多元评价体系,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本次赛课活动,不仅是“青蓝工程”的阶段性成果展示,更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、相互学习的平台,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。未来,学校也将继续深耕“传帮带”机制,让教育薪火代代相传,在课堂改革的沃土上培育更多桃李芬芳,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( 供稿|教科研中心 编辑|李楠 初审|周鹏 复审|袁春磊 终审|刘华民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