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官方网站!

你所在位置:

首页 > 德育工作 > 国旗下讲话
预防春季传染病,共筑健康校园
时间:2025-03-24 10:42:50  来源:  作者:   点击:

  亲爱的老师们、同学们:

  大家早上好!我是普教高一6班张子悦。

  今天,我怀着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珍视,站在庄严的国旗下,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——《预防春季传染病,共筑健康校园》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也是细菌和病毒活跃的时期。作为高中生,我们肩负着学业的重任,更需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每一天的挑战。因此,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,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树立科学的防护意识,用行动守护自己与他人的健康,共同营造安全、温暖、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。

  一、春季传染病:看似寻常的“隐形威胁”

  春天是生命勃发的季节,但温暖湿润的气候也为细菌和病毒的滋生提供了温床。流感、水痘、诺如病毒、手足口病、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在校园中极易传播。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:传播速度快、感染范围广、危害不容小觑。例如:

  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在几秒内感染周围人群;

  诺如病毒只需极少量即可引发集体腹泻、呕吐;

  水痘的疱疹液接触或空气传播,可能让未接种疫苗的同学迅速“中招”。

  更令人警惕的是,部分同学对传染病的认知不足,认为“小病扛一扛就过去了”。殊不知,带病坚持上课不仅可能加重自身病情,还会成为传播链中的一环,威胁他人的健康。因此,预防春季传染病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集体责任的践行。

二、科学防护:从细节筑牢健康防线

1. 个人卫生——切断传播的“第一关”

  1.1.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。同学们要保持学习、生活场所的卫生,不要随意堆放垃圾。饭前便后、以及外出归来时一定要洗手。打喷嚏、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,用过的卫生纸切勿随地乱扔。此外,还要勤换、勤洗、勤晒衣服,保证个人卫生的整洁。

  1.2生活有规律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同学们要合理安排好作息,做到劳逸结合。一旦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,必然会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,容易受到病毒感染。坚持运动:每天课间跑操、体育课活动、放学后打球或跳绳30分钟,促进新陈代谢,增强体质。

2. 环境清洁——让病菌无处藏身

  教室与宿舍勤通风:每天早读前、午休时、放学后开窗通风至少30分钟,降低室内病菌浓度。

  高频接触区域勤消毒:门把手、课桌椅、楼梯扶手、饮水机按钮等每日擦拭消毒,可用75%酒精或含氯消毒液。

  垃圾分类管理:废弃口罩、擦鼻纸巾等单独密封处理,防止二次污染。

3. 增强免疫力——健康的“终极铠甲”

  衣、食细节要注意。春季气候多变,乍暖还寒,若骤减衣服,极易降低人体的呼吸道免疫力,造成细菌的侵入。因此同学们要根据天气变化,适时适当地增减衣物。此外,还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饮食,尤其这段时间,尽量不吃禽类,少食过于辛辣与油腻的食物,多吃新鲜的蔬果多饮水,排除体内的毒素。

  同学们,我们正处于人生最灿烂的青春年华。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学习的基石,更是实现理想的前提。试想:

  若因一场流感错过重要的模拟考试,是否令人懊悔?

  若因水痘爆发导致全班停课,是否打乱了所有人的学习计划?

  - 若因轻视防护而让家人感染,是否感到愧疚?

  这些并非危言耸听。2023年某地一所高中因诺如病毒暴发,导致近百名学生住院,期末考试被迫延期。这样的教训警示我们:预防传染病,是对生命的敬畏,更是对青春的责任。

  在此,我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:

1. 践行“三个一”行动

  - 每日一次健康自查:起床后观察自身状态,不适症状早发现、早报告。

  每周一次环境清扫:以班级为单位彻底清洁卫生死角,争创“健康示范教室”。

  每月一次健康科普:利用黑板报、短视频等形式分享防护知识,让科学深入人心。

2. 凝聚家校社合力

  家庭防护不松懈:回家后及时洗手、更换外套,将病毒隔绝在校门外。

  社区宣传共参与:向家人、邻居普及传染病知识,成为科学防护的“宣传员”。

  结语:让春天只留花香,不染疾恙

  老师们、同学们,春天的校园本应书声琅琅、笑语飞扬。让我们以科学为盾,以责任为矛,从细节做起,从此刻行动!愿每一位同学都能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朝阳,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业,以青春的力量守护这片我们共同热爱的校园!

· 最美人间四月天,不负春光和时行
· 大美五中——单县五中风采展
· 万众一心 共抗疫情——单县五中学生绘画作品展
· 我校举行2014-2015学年度开学典礼暨教师节庆祝大会
· 单县五中最美教师
Copyright © 2001-2017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 鲁ICP备12003890号鲁公网安备 37172202231722号
技术支持:单县梧桐树网络